申脉
穴位图
穴名
申脉
别名
鬼路,阳跷。
归经
足太阳膀胱经
定位
在足外侧部,外踝直下方凹陷中。
解剖
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;有外踝动脉网及小隐静脉;布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。
主治
头痛,眩晕,癫狂痫,腰腿酸痛,目赤肿痛,失眠。
穴义
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。足太阳阳跷脉之会。
针刺
直刺0.3~0.5寸。
备注
八脉交会穴之一,通阳跷脉。
名词解释
1)申脉。申,八卦中属金也,此指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。脉,脉气也。申脉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。本穴物质为来自膀胱经金门以下各穴上行的天部之气,其性偏热(相对于膀胱经而言),与肺经气血同性,故名申脉。2)鬼路。鬼,与天相对,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。路,道路。鬼路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地部经水。本穴物质一是金门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,二是昆仑穴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,鬼路名意旨在强调穴内气血的经水部分,故名鬼路。3)阳跷。阳,阳气也。跷,跷脉也。本穴物质中既有天部的阳气,又有地部的经水,气血物质性同跷脉之性,故名跷脉。4)足太阳阳跷脉之会。同阳跷名解。
配伍
配肾俞、肝俞、百会治眩晕。
特征
气血物质一为经部经水,其量少,二为天部的温热之气。
规律
经水循膀胱经下行,阳气循膀胱经上行。
倪师注解
倪海厦老师:注:外踝裸下五分的地方有个骨缝就是。管阳蹻,主脚左右转动。癫痫昼发,灸阳蹻,夜发灸阴蹻(照海)
治法
虚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,实热则泻针出气。
注: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数据来源说明